云南人吃花很讲究,根据花的特性决定怎么吃,不同花有不同的吃法,一般野花最常见的吃法通常是焯水后加以豆豉、腊肉或者其他佐料炒食,如唐梨花、苦刺花等,可以去除多数野花自带的苦涩味;一些较为鲜香的野花,也用于做汤食用,如白花羊蹄甲,鲜花加豆泥做汤,简单但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其天然的味道,出锅后鲜香袭人,令人垂涎三尺;一些野性十足较为罕见的花,如猫尾木花,则用包烧等较为原始的做法加以食用;此外,还有腌制后食用、凉拌食用等多种方式。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吃法较为独特的花,一种用于制作傣族传统粑粑的花—石梓花。
云南石梓(Gmelinaarborea)花期的云南石梓
石梓花为云南石梓(Gmelinaarborea)的花,一种属于马鞭草科(Verbenaceae)石梓属(Gmelina)植物的花。云南石梓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德宏等地区,常见于海拔米以下的路边、村舍及疏林中,为落叶乔木,聚伞花序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花萼钟状,花冠黄色,花期花量大较为显眼,每年3-5月,在分布地区,常常可以见到傣族、爱尼人(哈尼族一个支系)和基诺族等少数民族三五结群采摘石梓花,为制作他们喜爱的美食准备素材。盛花期的石梓花如果你是个喜欢旅行的人,而且是一个喜爱探究风土人情和美食的人,所到之处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你肯定会抽出时间去逛当地的集贸市场,在这里,你能发现当地人最为真实的生活,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东西,足于满足你的好奇心。当你踏入云南傣族聚集的地方,在傣族“赶摆”(赶集)的地方,你会发现一种用芭蕉叶包裹竹篾或者粽叶捆着卖的粑粑,售卖粑粑的傣族大妈会告诉你,这种粑粑叫“考糯索”,你很难想象这叫“考糯索”的粑粑会和一种乔木的花,和我们今天的主角有关联。“泼水节”是傣族的傣历新年,在傣历新年期间,作为一种传统和习俗,傣族人民会用石梓花来做传统吉庆粑粑“考糯索”,“考糯索”成为一种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吃的传统食物,傣族群众认为,食用“考糯索”能增加节日的喜庆内涵,能给新的一年带来吉祥。云南石梓的花(看着就喜庆吉祥)落到地上的花仍然可以食用在给大家介绍一下石梓花如何华丽转身为“考糯索”。在云南石梓的盛花期,大量采集新鲜的石梓花,将其晒干后碾成粉末备用,在傣历新年时,将石梓花粉末、糯米面、红糖按一定比例配比,蒸制加工成我们见到的粑粑,即傣语“考糯索”。当然,受季节和花量的限制,平时在赶摆地买到的“考糯索”,可能含有的石梓花很少,或者不含石梓花,但当你在泼水节走进傣族村寨,相信你一定能尝到传统的含石梓花的“考糯索”。最后我们一睹“考糯索”的真面目。傣族“考糯索”
上一篇:每日一尝——海菜花
喜欢的朋友可点击本文标题下方的“尝花探春”进行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angtia.com/yfyl/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