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八十
-04-:50
几位朋友来我家小坐,没红地毯,也没香槟白兰地,更没有请电视台主持人,也就一杯清茶,几个家常菜,意思一下,一个我自创的墨鱼汁海鲜饭和胡辣羊蹄好像蛮受欢迎。饭后在露台上边喝茶闲聊,一位美女说,到八十岁那年,我们还要来你家。我怔了一下,人家都相约九八,相约春天,我们相约八十?不过我立马欣喜地说,好啊,相约八十,耄耋之约,千万别忘记哦。都回答说不会不会,一定一定。这绝对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绝对不会比王羲之他们在兰亭相聚俗。请问有几位能相约八十呢?光凭八十,我就充满了豪迈之气,遑论这相聚乐事呢。几位美女都是当年上海第一女中的学生,这学校虽然没有第三女中名气大,但也应该说是名校了,前身是工部局女子中学。啥叫工部局呢?工部局就是当年外国人在上海(上海公共租界)设立的一个独立机构,它不属于中国政府管辖,由外国人组成,是设置于上海公共租界内的最高行政机构。也就是说,这个女中是租界的官方办的。沧海桑田,她们上学的那时,学校里早已革命红旗高高飘扬,不过一个学校嘛,几十年下来,多少还有些传承,所以美女们的言语见识自然有着女中的范。想想也蛮奇怪的,二十来岁认识的,后来失联,几十年后的一天,一个莫名其妙的机会,让我们联络上了。前几年聚了几次,今天上我家来认认门。健谈的依然健谈,少语的依然少语,激昂的依然激昂,浆糊的依然浆糊,唯一不一样的就是青丝变白发。虽然都经历了那个革命,有点还吃了不少苦,但好像都没有牢骚,没有怨恨,有的则是一种平和,一种实在。一位当年的小开,也平和得一塌糊涂。前几年,一些父亲或者祖父当过老板的人都在写当年自己的家如何如何地海威,啥洋房都说他家的家产,我的这个朋友却闷声不响。我说你也可以写写你父亲的故事啊,民族资本家。回答是不写不写,过去的就过去了。后来我查了查,他的父亲当年的名头倒是大得很,可惜的资料很少很少。不写就不写吧,毕竟是上代人的事情,没啥可以炫耀也没啥可以怨恨的,要紧的是现在,是当下。这次,为了烧胡辣羊蹄,我前十天就订购材料,前四天就开始预处理,那八十再聚,我还不得从现在起就做准备?人家是从明天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呢?从明天起,得为赴耄耋之约精心准备。第一个想法就是我要不要去买一根拐杖?到时候银须飘然布衣瘦,拄杖倚门嘉宾候。估计那时我们都已经这样的卖相了。工部局女子中学,图片来自网络▼到时候,大约都这副卖相了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