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张怀江老师题写刊名
★主编:沉默味道
执行主编:陈荣来温雄珍
★郭英,青年时参军,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二十几岁就发表小说,采写的稿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从部队转业后,所写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文艺家》《鸭绿江》等期刊发表。人物特写被收入“95世界妇女大会”文集《当代巾帼风采》。所写散文被收入大型文学季刊《当代文学家》。担任编导拍摄的电视片《光彩的新路》,由“辽宁广播电视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所著纪实文学《光彩的新岸》获时任司法部长肖扬题写书名。第三届《当代中国散文精选》篇收入本人作品。年第七届中外诗歌散文大赛荣获一等奖。现在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花名趣谈郭英(辽宁朝阳)紫荆花谈到花名不由得联想到评剧张五可的《报花名》,她一口气报出几十个花名。李汝珍小说《镜花缘》描写古代有一个官职“百花仙子”,专司管理百花事宜。当今如果谈到“花”,当属“花城”广州了。广州市本来就是一座开满鲜花的城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都养鲜花。特别是岭南作家秦牧的一篇散文《花城》,更让广州名扬天下,从此“花城”的美名便不翼而飞。谈到花城,不能不提广州的市花——木棉花。我第一次认识木棉花是刘晓庆主演的电影《木棉袈裟》,寺院里长的那株木棉树,高大、挺拔、笔直的树干,枝杈舒展如伞,颜色火红如霞,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到年我第一次来到广州,在珠江边带状公园亲眼目睹木棉树的风采,再一次为其雄伟的身姿、硕大美丽的花朵所震撼,不愧是广州的市花!木棉树在民间还有一个称呼——英雄树,它在各种各样的树木里独树一帜、高大挺拔、顶天立地,“英雄树”的美名当之无愧。木棉树还有一个别称——攀枝花,四川的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木棉树木棉树还有一个小兄弟,不为人们所知。在广州珠江新城,我看到一种树,树形的高大挺拔与木棉树所差无几,只是比木棉树矮了一些,花朵形状有别。不同的是这种树的树干上长满了锥状的刺,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美丽异木棉”。美丽异木棉的树皮为绿色或绿褐色,成年的树干下部膨大成纺锤状,树干高在12——18米,花期在10-12月。木棉树树皮呈灰白色,树高可达25米,花期在3-4月。两种树都长有圆形或纺锤状的果实,果皮脱落后里面有白色絮状物,有如开裂的棉花团,纤维细软,可充填枕头。我想,木棉的称呼也许由此而来。在花城还有一种树不能不提,如果把木棉树比喻为一个健美壮硕的小伙子,那么这棵树就如一位风情万种的少妇,这就是香港的市花——紫荆花。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我才知道有紫荆花,不知道长什么样?看到香港的市徽,对花朵形状略有了解。也是在年,我不仅见识了木棉花,也认识了紫荆花。三月上旬,珠江边的带状公园已经是草木繁茂、花红柳绿了,我发现有一棵树非常特殊,满树繁花,好似少妇的花裙子,树影婆娑,摇曳生姿,走进看见树上挂着的“树牌”上写着“紫荆树”,啊!紫荆花,我终于认识您了。紫荆花紫荆树高约十米,常绿乔木,开着粉色的花朵,花大如掌,花瓣5个,其中4瓣分列两侧,两两相对,狀如羊蹄,故名“羊蹄甲”。此花花期长,从上年十月开到次年四月。由此我想到,大凡名花都有几个称呼,人亦如此。大凡名人都有别称,比如“润之”“中正”。古代大家都有雅号,比如“东坡居士”“五柳先生”;现代作家都有笔名,比如“鲁迅”“矛盾”,甚至他们的笔名已经淹没了真实姓名。我们群也有一位笔名“秋实”的作家,硕果累累,其作品在全国刊物开花结果,已经达万字。我很喜欢《北国之春》这首歌,不仅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写得也很美——“亭亭白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木兰花开山岗上,北国之春天,啊!北国之春已来临。残雪消融,溪流淙淙,独木桥自横,嫩芽初上落叶松,北国之春天,啊!北国之春已来临。”我在长白山及小兴安岭都见过落叶松,树形挺拔直立,与四季常青的马尾松不同的是,落叶松一到秋冬叶子就落得光秃秃的,只有到初春才发嫩芽长出新松针。我没看过木兰树长得什么样?一直在寻找木兰树。一次我在广州珠江公园看到一个竖有“木兰园”的牌子,高兴的很,心想“梦里寻他千百度”,今天终于可以见到真容了!我立刻到园里寻找,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找来找去,就是没“木兰树”的牌子。先是在木兰园的甬路两侧,看到树干高大、枝繁叶茂的白玉兰,白玉兰花朵洁白如玉。还有一种荷花玉兰,叶子像枇杷树的叶子,花花朵硕大,非常像荷花,所以称之为“荷花玉兰”。木兰园之内有数株紫玉兰,没有白玉兰植株高,枝杈却很多。紫玉兰的颜色外紫内白,有明显的6个花瓣。还有一种白兰,花朵很小,只有二三厘米,小巧玲珑、洁白无瑕、花香极浓。在我儿子居住的小区南国花园也有这种白兰,我还特意采下一朵,闻闻其香气,特别浓郁醉人、沁人肺腑。木兰花去了一次木兰园未见木兰花,心里十分纳闷,无奈只好到网上查个究竟。原来花的分类是按照“纲目科属种”来划分的,木兰是统称,白玉兰、紫玉兰、荷花玉兰、白兰都是“木兰科”,是不同种。我国古代都是将玉兰和木兰统称木兰,两者的叶子极其相似,不可分辨。到了明代以后才把两者区别开,分别称之为玉兰、木兰。我想这就与概念的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都称为木兰,狭义专指紫玉兰。其实木兰还有许多别称,比如辛夷花、女郎花,由于木兰含苞待放时形状像一只竖立的毛笔,故又称为“木笔”,所谓“木笔生花”便由此而来。七十年代初我在部队当兵,当时有一部电影《闪闪的红星》,受到大众的欢迎,电影是根据作家李心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如今电影的故事情节已经不记得了,但是那首《映山红》仍然传唱至今,受到人们的喜欢。那时我不知道映山红是什么花,直到八十年代末,我们到丹东冷淑梅(电视剧《冷姨》的原型,全国人大代表)家走访,才真正认识了映山红。冷淑梅家养了一盆杜鹃花,开的十分鲜艳,出奇的是她家的杜鹃花开出了红、黄、白三种颜色。杜鹃花受到丹东人的喜爱,是丹东的市花。那时我还不认识杜鹃花,向冷淑梅请教,冷大姐告诉我“这是杜鹃花”。还说:“你看过电影《闪闪的红星》吗?映山红就是杜鹃花”。在毛主席的家乡韶山冲,漫山遍野开满杜鹃花,把整座山都映红了,所以当地老百姓称之为“映山红”。我很喜欢这种花的艳丽,离开丹东时,我特意到花市买了一盆杜鹃花,从辽宁最东部带到辽宁的最西部,放在家里精心照顾,随时欣赏它的美丽。映山红(杜鹃花)还有一首《情深意长》的歌曲,我也十分喜欢,其中有一句歌词“索玛花开,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红军走的是革命的路,革命的花儿开在咱心窝。”我一直在想:索玛花什么样呢?现在的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方便,什么问题在这里都能够找到答案。经过查询,原来索玛花也是杜鹃花,在四川彝族少数民族地区也生长着杜鹃花,不过彝族语言发音为“索玛花”。今春看央视新闻,贵州毕节大山上的杜鹃花开了,通过航拍的画面看,灿若云霞、姹紫嫣红、漫山遍野、连绵不断达近百里,称之为“百里杜鹃”,非常震撼、壮观!年的春天,我在一家小餐馆吃到一种特殊的山野菜,名叫“抽老婆条子”,连花帯叶开水汆过之后凉拌或蘸酱油吃,也可以做菜陷。民间有一种说法,抽老婆条子是用来打老婆的,还说什么“面是靠揉的,老婆是靠打的”。这种菜名字不文明,却别有风味,吃过之后我一直在琢磨: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呢?“五一”后的一个早上,我在早市卖野菜的摊位上看到一个村妇摊位前堆着花叶、花瓣,白色的花,绿色的叶,很新鲜,就好奇的问:“这是什么野菜?”“这叫抽老婆条子”,村妇回答,原来抽老婆条子是这样的啊!白鹃梅回到家,我急匆匆打开电脑,抱着试试的想法查询抽老婆条子,心想这么土的名字网上查得到吗?令人意外的是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专门介绍的词条——“山野菜老牛筋趣谈”。文中说:在辽宁凌源青龙河自然保护区山上的阴坡,生长着一种可食的灌木植物,它的名字就叫“抽老婆条子”,这种野菜味道清香、口感滑嫩,是这一带所有野菜的上品。这种花的名字叫“白鹃梅”,在我国的山东、华北、华中和西北地区也大量分布。白鹃梅不仅是人们餐桌上的美食,而且是一种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同一种花,却有着土、洋两个不同的名字。为此,我还写了一篇散文,刊发在《作家天地》上。4月10日《梦溪文学》刊登我写的一篇散文《我与微刊的故事》,我转发在中国老年报作家群,老潘、李岩老师看后评语“图文并茂、人美文美!”。我看见李岩老师的照片是在草原拍摄的,前景中的花鲜艳美丽,似乎在哪里见过,但是想不起是什么花了,既不像郁金香,又不像格桑花。我有一种习惯,凡是喜欢的花,都想知道叫什么名。于是问李岩:“您照片里的是什么花?”李岩回答:“我也不知道,我给你问问我在青海的朋友吧。”我说:“随便问问,别麻烦人家了”。虽然如此,我还是不甘罢休,觉得像是罂粟花,于是到网上用照片比对,结果是:十分像,但是不敢确认。文化大革命时期,我曾经见过一次罂粟花。事情是这样的:年夏,正值文化革命开始之际,有人举报一个农民家里种大烟,公社的公安助理到他家一看,果然在园子里有大片的大烟。种大烟是违法的,而且面积如此之大,于是,让这个人背着一捆大烟到村子里游街示众。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大烟花,只留下了一些模糊的印象。虞美人(虞姬花)没想到李岩还挺认真,第二天,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