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球兰、大理铠兰
……
近年来
云南省保山市
龙陵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
相继发现新物种
这些物种迅速“蹿红”网络
成为北纬24度线上的“网红植物”
而在新物种发现背后
隐藏着一片野生植物自然生长的“天然居室”
00:48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是对北纬24度线上青山绿水生态之美的真实写照。北纬24度线贯穿中国而过,这里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物种达3.6万余种、位居全球第三。地处北纬24度线上的云南省是中国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目前共记录有高等植物1.9万余种、约占全国的50.2%,享有“植物王国”之美誉。
侯云鹏摄
北纬24度线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南亚热带雨林的分界地带,而隐藏在这一纬度线上的龙陵小黑山保护区面积为公顷,海拔范围为-.6米之间,垂直高差达.6米,森林覆盖率达81.4%。该保护区处在怒江、龙川江两大水系环抱之中,属“世界生物圈”——高黎贡山的南延部分,是高黎贡山、铜壁关和滇西南各保护区群的丰富动植物物种基因交流“黄金”联结纽带,也是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缝合线”。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背景、多样的地形地貌、立体的气候类型等自然生态条件,使龙陵小黑山保护区成为北纬24度线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自然生长的“荟萃地”和“天然居室”。
马缨花群落李家华摄
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地处“印缅生物多样性热点北缘、喜马拉雅生物多样性热点东缘和中国西南山地生物多样性热点南缘”3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的交融地带,天然植被类型组成多样。这里有“飞天遁地”的藤本植物群,也有曾与恐龙为伍的野生桫椤群,更有曾为当地百姓提供过战火庇护的原始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整个保护区的植被类型囊括了季雨林、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稀树灌木草丛、灌丛、草丛等6个植被型12个植被亚型32个群系和44个群丛(群落)。
竹荪(菌类)李安成摄
多样性的植被类型孕育了多样性的植物种类。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坐落在“东亚植物区→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横断山脉地区→三江峡谷亚地区”的重要节点上,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富集,目前已知维管束植物种属种,包括蕨类植物29科79属种、种子植物科属种。目前已知该保护区兰科植物达种及其它野生花卉植物。这里分布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5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种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濒危物种1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种。
大理铠兰郁云江摄
植物特有现象通常是反映一个区域具体植物区系的重要特征。龙陵小黑山保护区地处东亚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的滇、缅、泰地区的交界地带。该保护区除属级植物区系具有广泛性、古老性和特有性三大特点外,特有现象也尤为突出。这里分布有药囊花属、香果树属、全唇花属、同钟花属、华檫木属和瘿椒树属6个中国特植物有属。特有植物物种多达种,其中中国特有种、云南特有种、狭域特有种和龙陵特有种分别达种、种、13种和10种。这里分布的余种大型真菌也是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不可缺少的“成员”。
白露花(白花羊蹄甲)郁云江摄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近年来,龙陵县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及造林绿化等项目工程为依托,加大对生态脆弱区域的保护与修复力度,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年的26.9%上升到现在的73.6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由年的78.75%增至现在的81.39%。全县的林地总面积、活立木总蓄积量分别由年的.8万亩、.37万立方米增至现在的.3万亩和.2万立方米,均是40多年前的3倍多。这一组组对比明显的数据,既是龙陵县交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也是北纬24度线上那一抹“由浅绿向深绿渐变”的最好见证。
藓叶卷瓣兰廖勤昌摄
如今,随着当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这里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持续增加。仅年以来,龙陵县相继发现了高黎贡球兰新物种和大理铠兰县域(龙陵县)新纪录物种。目前龙陵小黑山保护区的维管束植物种类由年的种增至现在的种、比15年前增加了种。这片深藏在北纬24度线上的野生植物“天然居室”,生态底色将越“绘”越浓,生态颜值也会越来越“养眼”。
来源:云南发布
编辑
岳艳娇
原标题:《迎COP15看云南精彩
围观!藏在北纬24度线上的野生植物“天然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