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纱窗刺绣迟,紫荆花下啭黄鹂。
欲知无限伤春意,尽在停针不语时。
——《春女怨》[唐]朱绛
对于长久居住在南粤大地的多数人来说,说起紫荆,在脑海中第一个涌现的,必定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紫荆花。
也是被称为红花羊蹄甲,或者洋紫荆。
这种几乎遍植鹏城的大街小巷的树木,一到冬天,就开了满树的花朵,将这个南海之滨的城市,笼罩在一片深紫色中。
直到有一年春天,在南京玄武湖见到了一种植物。
那种花开得挤挤挨挨密密麻麻的样子,是密集恐惧症的人看见了头皮发麻的程度。
好在,它用优雅而浪漫的紫色,冲淡了这种密集带给人的不适。
光秃秃的树干上,密密匝匝地缀满了紫色的花朵的植物,远远望见的时候,甚至都分不出是花还是果实,那种繁茂得几乎密不透风的开放,将粗壮的树干和细弱的枝条紧紧裹缠。
有网友这样形容:紫荆花盛开时,枝条整个被小花裹住,就像人造的花棍。
简直不要太形象!
这种隶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的植物,许多枝干围绕根部簇生,每个枝条都努力生长开花。
别的花花,花朵一般都是在高高的枝头,这位可倒好,可谓是从头到脚都在开花,一根一根的“人造”小花棍,就这样形成了。
从早春开始,紫荆花漫长的花期,倒也让人“花落难寻”的那种伤春情怀不会轻易地生发出来了。
到了密集地盛开着的紫荆花下,再失落的心情,都能消融于春风。
查资料才发现,紫荆早在三国时代就被中国人栽培,欣赏。在古文献中,紫荆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植物了。
比如,《拾遗》中将紫荆归入紫珠;《纲目》中则记载其为:皮名肉红。李时珍也曾讲∶高树柔条,其花甚繁,岁二、三次。其木似黄荆而色紫,故名。
苏颂这样描述紫荆:
“紫荆处处有之,人多种于庭院间。木似黄荆,叶小无丫,花深紫可爱。”
这也就是紫荆名字的由来了。
在中国古代,紫荆花常被人们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
紫荆是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灌木。
紫荆原产于中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品种,主要产我国的东南部,北至河北,南至广东、广西,西至云南、四川,西北至陕西,东至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区。
皮,果,木,花,皆可入药的紫荆,是常见的栽培植物。
紫荆花又叫“满条红”,“珊瑚树”。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花。(小百科综合自网络)
我是轻霜,感谢阅读,感谢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angtia.com/xwgj/12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