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羊蹄 > 羊蹄性味归经 > 正文 > 正文

古川菜,从云遮雾绕的历史中走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9/8 12:19:49

古川菜,究其根本,就是从古人的诗词曲赋及文人笔记里,也就是故纸堆里,寻觅出史料,再依据人们当时的饮食习俗,以及口味嗜好,烹饪出来的菜肴。

我曾写《从曾国藩吃燕窝都要放辣椒说起》一文,说的是湘军统帅,曾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顿顿离不了辣椒,吃燕窝都要放辣椒!并引伸出辣椒在巴蜀地区的传播等。

这则史料,我在十多年前,任重庆中华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时,就查到了,当时并没有在意,随意的收藏在电脑里。心想:全国研究辣椒史的人成千上万,这么寻常的史料,可能早被人引用不知多少遍了。

再次开发古川菜时,我才领悟:这则史料其实是一道坎,它的年代很特殊:年期间,有这史料,可以说明在那个时期及前后,在川菜饮食文化圈里,辣椒已经被人们接受并上了餐桌,这个圈,是涵盖了数个省的广袤地区啊!在开发古川菜菜肴时,就少了很多束缚,多了广袤的想象空间。再细查,这史料在全国并没有被人发现,更没有被人引用,算得上是独门史料!心里有些诧异:这么寻常的史料,居然没有被人发现?引用?它在研究辣椒历史上,是弥足珍贵的啊!

于是就在电脑里寻找,反正当时收藏在我电脑里,只是不知放于何处,虽然我曾经烧过三个硬盘,毁了不少资料,但一些重要资料,曾保存在U盘里,只是U盘太多了,闲暇时慢慢查找吧。

果真被我找到了!当时竟有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叹。

这史料记录在清末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里。这书,应该是被研究清史的人翻烂了的,想来可能是,研究历史的人不屑这吃的史料,而研究饮食的人,又不屑去翻这类历史杂书。

《清稗类钞》载:“曾文正督两江时,属吏某颇思揣其食性,藉以博欢,阴赂文正之宰夫。宰夫曰:‘应有尽有,勿事穿凿。每肴之登,由予经眼足矣。’俄顷,进官燕一盂,令审视。宰夫出湘竹管向盂乱洒,急诘之,则曰:‘辣子粉也,每饭不忘,便可邀奖。’后果如其言。”

说的是曾文正,即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时,一位下属,想了解曾国藩在饮食上的喜好,私下里贿赂曾国藩厨师。厨师叫他跟着看,他就看到了厨师往燕窝里撒辣椒粉……

曾国藩这样吃,我能理解。前两年,有次八省会来了几个都市牛人,要吃古川菜,吃了一阵,估计平时都是吃火锅或江湖菜吃惯了,觉得过不了瘾,又从楼下饭江湖喊了几样江湖上来,吃得兴起,将毛血旺里的汤汁浇在鱼翅里,又选了些辣子鸡的辣椒放进去,吃得连呼过瘾,舒服!还说鱼翅就该这样改进吃!

这话,我深以为然。我也觉得鱼翅以前的烹饪手法太单一了,即不开胃,也不张目,更不提神醒脑。曾同重庆厨王王志忠探讨过。我认为,鱼翅里面就应该加入小米辣颗、仔姜丝,先用盐水渍一下,但必须保持其鲜香脆嫩的质感,再同鱼翅混合,那才提神醒脑张目,怎一个爽字了得!

我将这则史料,给八省会烹饪古川菜的厨师长蔡强看了,我的本意是在烹饪鱼翅时,可以放些盐渍辣椒或姜丝。没想到蔡强一步登天了:这个容易,燕窝现在都是吃甜的,有些客人吃厌了,不喜欢这甜味,而且血糖高的客人,怕吃这东西,可以照着曾国藩的吃法制作。

我说燕窝放辣椒我倒没吃过,但鱼翅放辣椒和姜丝我吃过,真的好吃。关键是这则史料,打开了我们思想的禁锢,在那个年代的菜肴,只要是川菜饮食文化圈内,都可以放辣椒了!

刚好有一桌高档席,席上有燕窝,蔡强就改变烹饪手法,推了出去。但他说不能放辣椒粉,红红的辣椒粉撒在上面,太有冲击力,而且客人不见得喜欢。改为了泡椒味型。泡辣椒当然不能用外面买的,而是我们自己泡的,以巴蜀人居家过日子的方式泡的,里面有二金条青红辣椒、姜、大蒜、苦芥、藠头、萝卜青菜花椒等,食材在盐水里互相借味,形成一种复合泡椒香味,烹饪出的燕窝,鲜香醇厚,开味提神且具有滋补功能,客人非常喜欢。

烹饪的具体做法,这里就不说了,这是厨师的秘技,也是各个餐馆必须保密的。

蔡强将其取名为伯涵羹,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我觉得伯涵太冷僻,应以曾国藩的官职冠名,为总督羹。争论一阵,罢了,由着服务员怎样叫吧。

当然,在这之前,餐前水果及冷盘,已经上了。

既然上了个两江总督的菜,再上一个花蕊夫人的菜吧。

花蕊夫人姓费,青城人氐,因生得风姿秀逸,被蜀王孟昶(chǎng)纳入宫中。因前蜀王建之妾徐妃,名号花蕊夫人,孟昶也袭其名称,封为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既温柔风流,又颇有才气,深得孟昶(chǎng)宠爱。但后主日日饮宴,虽觉歌轻舞曼,但终觉肴馔都是吃厌之物,难下箸。有才情且人精的花蕊夫人,为了讨好孟昶,便别出心裁,用洗净的白羊头,以红曲煮之,紧紧卷起,以石镇压之,以酒淹之,使羊皮紧贴,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吃起来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

北宋陶谷所著《清异录》,说了此菜的做法:“孟蜀尚食掌《食典》一百卷,有赐绯羊。其法以红曲煮肉,紧卷石镇,深入酒骨淹透,切如纸薄乃进,注云‘酒骨糟’也”。

蔡强烹饪如古法,但加入红曲时,却不愿意了。说现代人厌恶各种添加剂,哪怕是食用的,心里也拒绝,就没有添加红曲,自然带点黄酒色泽,有味,且鲜润醇厚,如客人觉得不过瘾,要吃辣或吃醇厚的酱香,可以蘸调料。

说点花蕊夫人的野史闲话。

花蕊夫人在北宋灭蜀后,宋太祖赵匡胤被其美貌征服,纳入后宫,南宋胡仔所撰《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说到花蕊夫人时,引《后山诗话》云:“国亡,入备后宫。太祖闻之,召使陈诗,诵其《国亡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太祖悦。盖蜀兵十四万,而王师才数万尔。”

看看,北宋数万人马,战败巴蜀十几万人,轻取巴蜀。

宋《太祖实录》记,太祖想立花蕊夫人为皇后,被宰相赵普劝止:亡国之妃,怎能母仪天下。史上记载花蕊夫人为病逝。但民间有各种说法。两种均为赵匡胤之弟赵光义所射杀。另一种说法就有意思了。宋末元初的徐大焯《烬余录》记载:“太祖寝疾。中夜太宗呼之不应。乘间挑费氏。太祖觉,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气属缕。太宗惶归邸。翌夕,太祖崩。”

这话的意思是说,宋太祖病重时,其弟赵光义前去探视他,看他没有反应,就乘机调戏在旁边照顾太祖的花蕊夫人。被惊醒的宋太祖发觉后,拿起斧头要砍赵光义。但因为病重没有力气,斧头轰的一声掉在地上。皇后、太子闻声赶来,赵光义则仓惶逃回家。第二天,宋太祖就“驾崩”了。这就是史上有名的疑案“烛光斧影”。赵光义即位,将亡国祸水花蕊夫人赐死。

用糟酿制食物,古代能酿酒就有,北魏《齐民要术》有记载。《清异录》也记: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历代记载的就更多了。计有糟鲍鱼、糟羊蹄、糟蟹、糟猪头肉等。味也分为陈糟、甜糟、香糟、糟油、糟饼等。都以酒糟为主,加入料酒、食盐、白糖、葱、姜、花椒、八角、茴香等调料和香料,先制成糟卤,再用糟卤汁来腌制食材和烹调菜肴。

不用说,蔡强就是用此法烹制的。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年出版了一套12本的《中国菜谱》,使用香糟来烹制的菜肴共有33款,但其它地方居多,四川只有1款香糟肉。

八省会的客人,大多是商务应酬,以古川菜招待客人,既古朴,又雅致,照应着包房古色古香的装饰,有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以这桌为例,蔡强还创新烹制了“踏雪寻熊”菜肴。这是一道高档菜,原料是中华鲟的精囊腺,俗称白子。咸鲜味,制作装盘时要摆成熊掌形,上面撒些黑鱼籽。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被国家列为一类野生动物保护物种。但近年来人工饲养成功,食材不仅容易买到,而且向高精化发展了。这精囊腺,恐怕就是当时吃过中华鲟,写出《四时食制》的曹操,都没有吃过。

这菜装盘易造型,堆砌成山形,山后放干冰,可为“日照香炉生紫烟”,山形上撒一些葱白丝,或白萝卜丝,可为“窗含西岭千秋雪”。

当然,得感谢曹操,是他在《四时食制》里说:“鱼瞢(méng),一名黄鱼,大数百斤,骨软可食,出江阳,犍为。”使中华鲟名气大增,成为人们餐桌上的追逐目标,也成为巴蜀厨师大展身手展露厨艺的上档食材。

不能不佩服古人在饮食上的精致,和为求美食所下的功夫。曹操时代,居然知道其鱼骨软可食!一是说明那时这鱼很多,可沿江上溯到犍为一带,二是说明古人曾用鱼骨烹饪过菜肴。年中日合作拍摄的《中国名菜集锦》里,就有会仙楼大师用中华鲟鱼烹制的玲珑鱼脆,是用鱼骨烹饪为汤羹,添加名色水果,是甜羹,主要是喝汤。八省会也有这道菜,但作了改变,除了用鱼骨熬汤羹,还将鱼肉打成茸,加不同颜色的食材,制成多色的咸鲜鱼丸。

接下来的菜肴是盘龙鱼。这菜有些出乎意料,可以说在古川菜中,是不以食材出彩的。鱼,一般桂鱼雅鱼或其它什么鱼都可以,烹饪手法是比较广泛的,或蒸或烧或糟卤都可以。但鱼片的加工,用刀之精妙,非一般厨师能够操作!蔡强能将一条一两斤重的鱼,用专用刀从嘴上下刀,将整条鱼的骨头及刺全部剔下,而不伤鱼皮肉丝毫,做到了这点,就能操作此种烹饪方法。

再就是除鱼之外,还搭配了一种食材,透露一点,是咸咸的猪肉,而且半肥。必须与鱼肉片合理而精妙地搭配在一起,两种鲜香味融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让人如醉如痴,如沐鲜润食境般的惬意与舒服。

这是《清异录》记载的蜀中隐仙道人所烹的“自然羮”改进菜肴。

差不多了,一桌贵重菜肴就是这些了,当然,还配了其它菜肴,如应客人要求,烹饪的回锅肉,拼盘“雾都夜话”,素菜及水果等。

最后是位菜:“一碗墨水”,一看这模样就知是墨鱼身上的东西。放心,海产品古时内地也有,古人能运进来。它除了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肿瘤功效外,据说肚里墨水不多的人,喝了后有长进。我喝了一碗,感觉玩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angtia.com/xwgj/9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羊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