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充分展示福州深厚文化底蕴和优美自然资源,传递“有福之州,幸福之城”的独特魅力,近期,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编撰了《福州》一书。
该书将福州文化、旅游、历史、美食、民俗等进行全新整合,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现福州,是一本综合表达福州文旅新形象的旅游书籍。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榕城的独家记忆。
///
今天,让我们跟随时间的脚步,感受福州的多元魅力,体验都市中的风采。
??早晨·七点
夏日的天亮得早,白日的光影投在台江老药洲的美食街上,洒水车留下的水痕,倒映出天空清澈的冰蓝。
图:李艺爽
而街边小店里飘出的鼎边糊(又叫锅边糊)像一道功利世界里的曙光,辟出了食欲的简单、美好与清欢。
老福州人都喜欢早晨吃锅边,或来店里,或用保温壶盛满带回家。早点搭配锅边的有海蛎饼、虾酥、马耳和各种大米制作的小吃粿如红糖粿、九重粿、菠菠粿、下南粿、碗糕等。
鱼丸是福州最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鱼丸担者总是用瓷调羹放在一个小碗里,上下摇动叩击瓷碗,发出清脆的瓷器声,吸引周围人的注意。只要这种声音传来,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事,出来买一碗鱼丸解馋。
鱼丸的选料很重要,必须是海鳗鱼和上等的番薯粉做原料。鱼丸的制作工序既简单也不容易。
做好的鱼丸,投入滚烫的汤(肉骨汤、鱼骨汤、鸡汤汤、排骨汤)里,任由粉软的鱼丸无所顾忌地膨胀到了极限,变得表面洁白细腻、富有光泽、弹性十足,能顽皮得到处滚动了,鱼丸算煮熟了,撒入切好的葱花。
此时看客的牙齿便会咯吱作响,深吸一口气,鱼丸的鲜美已经涨满唇齿间并不断地扩散到胃里。这一碗鱼丸能让老福州人幸福一天。
以上四图:李艺爽
??早晨·八点
大人和孩子吃完锅边去上学、上班了,街头的车辆排成了长龙,从一条条大街小路的榕树边穿过。这暑不张盖,绿荫满城的“榕城”曾经满街都是百年老榕。
为何有这么多榕树呢?宋治平二年(年),62岁的张伯玉担任福州太守,遭受旱情的考验。他听老农说榕树可遮阴、防洪、抗旱,便发动19.7万户百姓,在4.8平方公里的土上“编户植榕”。
清乾隆二十六年(年),福州知府兼理海防李拔写的《榕亭记》记载:“古称榕树生至福州而止,故福州号为榕城。榕之重于福州,旧已。”
文中提到他的知府署内曾种有很多榕树,最大的有三株,都是“轮囷盘郁,蔽日凌霄,团团如幢盖。”榕树大得像一座楼房,盛夏,坐在榕树下乘凉,一点也不觉得炎热。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福州路旁多了各种姹紫嫣红的美人花树、蓝花楹树、羊蹄甲树。每当这些花朵盛开的季节,人们便驾车慢行在这些街头,感受诗意榕城的浪漫情调。而各座大桥上热烈开放的三角梅,工业路上西禅寺旁的清丽羊蹄甲,为有福之州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早晨·九点
送孩子们上学后,老人们回家喜欢泡一杯茉莉花茶啜饮,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清香,更使人如置身十里花市中,是否会想到这句诗“闽江两岸茉莉香,白鹭秋水立沙洲”。
每到盛夏茉莉花开时,采茶少女撑一船新采的茉莉花,在水一方,晨风微澜,卷起淡淡花香,醉了多少岸边人家。
年福州市政府将茉莉花定为福州市花。如今,福州增添了多种与茉莉花有关的产品,还有茉莉花主题公园、茉莉花茶文化馆。
茉莉花元素还被运用到各类公共设施中。位于福州滨海新区的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整个建筑群造型被设计为一朵洁白的茉莉花。
从闽江畔的高空俯瞰,一条条流线型钢板,在水中的映照下宛若梦中温婉的茉莉仙子,尽显建筑艺术造型美。
??早晨·十点
如果你来福州去过鼓山,最好到后花园北峰,看看大自然是如何载歌载舞的生长。那些磕头、舞蹈、驰骋,长成奇形怪状的植物,每一棵都像是一幅绝世的画,每一片树叶都有自己的独特语言。这里的山会摇头,路绕着山转。每当峰回路转时,那些顶着无数犄角、插着羽毛似的树木便仿佛小丑似的手舞足蹈起来,令人欣喜欢笑。
路边的一朵花便是一句唐诗宋词,藏在树林深处的村落,也是世外的桃花源。
??早晨·十一点
澳门桥畔,茶馆酒肆门前游客往来如梭、摩睛相觑。从这里往南后街走去,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福州三宝之一油纸伞如花盛开一般挂在坊巷的上空,这样既可以遮阳挡雨,又添了一种赏心悦目的古典美。
要说福州三宝,除了油纸伞,还有脱胎漆器和牛角梳,这些特产商品在南后街的商店里皆可买到。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来南后街的游客多数是寻找特色小吃和特产商品,游客喜欢在街头和各类反映闽都人文艺术的雕塑合影,然后再拐进三坊七巷参观名人旧居。
三坊七巷是明清建筑博物馆,两千年岁月在南后街上变成了一幅画卷,犹如清明上河图,历史与人物纷纷上场。油纸伞一打开,伞下呈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脱胎漆器、软木画。
细看软木画,画里纸片般大小的人物活灵活现了,寿山石雕的满汉全席逼真得令人垂涎三尺。这些雕工精美的中国著名传统工艺品、福州非遗正在不断创新发展,成为更适合现代人生活的文创产品。
??中午·十二点
三通桥下的河流闪烁着红的、黄的、橙的、紫的多彩颜色,蓝天在上,白色的云朵像棉絮般在漫步。
秋天萦绕的诗梦,在这冷暖开始交替的季节,有些怀旧感。一盏茶,还是一杯咖啡,在下杭路三捷河畔的书店里,没有一点即将午后的时光,倒像是依旧是清晨,热爱读书的人们废寝忘食地阅读着。
以上二图:gagaling
十二点的阳光像一团菩萨面前的香火,让人闻到了信仰的味道。三捷河畔涟涟的风杂糅着伬唱人的歌声。坐在河边的餐馆二楼边就餐,边欣赏河对岸的街头伬唱、评话表演,特别惬意。
伬唱类似苏州的评弹,以唱为主说为辅的艺术,源自明末中国著名文人曹学佺。曹学佺同时是闽剧儒林始祖。
以上二图:福州市群众艺术馆??下午·一点
温泉汤池店里,一张纸红扑扑的脸庞呈现一种逍遥、潇洒、知足神情,这是有福之州人们活得最健康的原因。
近一百年前,著名作家郁达夫最喜欢生活在福州,不仅仅因为这里远离战火,也不是因为这里的美食,而是喜欢这里的美人特别健康,即使农妇看起来都那么让人感到阳光美好。这应当归功于福州的温泉。
??下午·两点
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浓了,铿铿锵锵的锣鼓声和高亢的逗管声在街头响起,喧闹、激亢、高昂的十番音乐声响便淹没了这世上的一切杂音。
人们摩肩接踵地拥挤在道路两旁,踮脚翘首观赏行奏的十番音乐艺人的精彩表演。
十番音乐的发源地是在台江区的茶亭,以锣鼓、狼串、箫、二胡、椰胡、逗管、云锣等多样民族乐器组成。
古代每逢节日、乡间迎神赛会或家里婚丧喜庆,都会请十番音乐表演者来凑热闹。通常,节日表演会在闽山庙里演出。因此留下这样的诗句:“闽山庙里夜人繁,闽山庙外月当门;槟榔牙齿生烟袋,子弟场中较十番。”
以上二图:福州市群众艺术馆
??下午·三点
看完十番音乐表演,在三坊七巷或下杭路的老街上闲逛,会看到制作泥塑的手工艺人在街头的摊位上捏泥巴做人物造型。
这种泥塑,福州方言称作“土人囝”,所雕塑的人物范围很广,不论是古代戏曲里的人物,还是各种禽兽,手工艺人都能捏得形象逼真、惟妙惟俏,成为福州小孩最喜爱的玩具。
图:gagaling
??下午·四点
用来盛放一盏芬芳四溢的茉莉花茶,总需要一个茶盘。福州讲究的人家会用精致的脱胎漆器茶盘。这种精致优雅的生活,正是人类在满足物资需求后,在精神与艺术上的更高追求。
脱胎漆器始于南宋,但真正发展在清乾隆年间。
年起,兰记脱胎漆器先后参加巴拿马、芝加哥、菲律宾、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的博览会,均获得特等金牌、头牌等大奖。
福州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工艺品“三宝”。如今的脱胎漆器款式越来越多,其精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以上三图:福州市群众艺术馆
??下午·五点
从仓前九里穿过了乐群路、爱国路,往马厂街走去,一路上中西合璧的建筑会令人恍惚走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那些耳熟而详的近代中国文艺明星名字,在这里,你多少会看到几个,比如郁达夫、林徽因、叶圣陶、胡蝶等。
年,叶圣陶在《客语》里记录黄昏的景象:仓前山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
喜欢在这里散步、拍照的人很多,尤其到了晚秋,石厝教堂门口的银杏树发出金黄的光芒时,福州四面八方的人都会赶来拍照。
??下午·六点
福州美食多,小吃就不提了,佛跳墙作为一道山珍加海味的独特美食,是闽菜系最著名的菜肴。顾名思义,闻到这道菜的香味,和尚也想跳墙来品尝了。
无论时间和人,总是会在一种独特的美食中沉沦,当佛跳墙的香味扑鼻而来,远山与春天也会抛却脑后,只有这一肚子的空空如也挂在心头。
看着佛的拈花一笑,俗人此时只觉得红尘最好不过,等温饱满足以后,再去寻那夕阳霞光里的岁月静好吧。
??晚上·七点
安泰河的夜,并未留下一片寂寞,笙歌和茉莉香风儿在河岸上流来淌去,光影纡金拖紫,河水如倾倒在葡萄夜光杯里的千年美酒。
这安泰的夜里,一切香甜甜的,花不醉人,月醉人。偶有梨花似的雨滴,在微风中翩跹飞舞,似洛神凌波醉步其上。
从台江码头坐船去闽江夜游的人,在风中感受心跳。闽江畔的灯光像彩虹,像琉璃,一片一片的,繁复华丽。有时打出一行字:有福之州。
??昼夜交替,福州的时光就在美好里一点点走过,留下无数回忆。我们能做的,便是用文字,用影像,用心,把这些美好留住。综合编辑:闽都乡学
内容来源:
遇见福州原创+整理文字来源:《福州》作者:孟丰敏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