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在岁月中慢慢沉淀下来。
在普洱,薄物细故,也许就是一个人的心事;半丝半缕,也许就是一个人的快乐。这些看似平凡的故事却也在无声中支撑起普洱这座城市。
日暮银河,别只在梦里蹉跎。本周日,“夜听普洱”用普洱声音为你分享一个普洱故事,带你在字句之间,读懂普洱。
本期夜听普洱
跟大家分享的是
《心灵归处是佤山》
快点开音频
加入夜的不眠共振,共赴心灵之约吧!
在我还上小学的时候,就时常听父辈们谈及他们上佤山的情形。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所说的佤山指的是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西盟佤族自治县。那时,我就从父辈们的言辞和神情中感觉到了佤山的遥远和神秘。
巧的是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这座被称为佤山的县城,在这里生活、工作,一晃近三十年了。
为打通内地与边疆的交通,我的父亲曾经在莽莽群山中参与挥锄开路,并于年挖通了第一条从思普区通往西盟佤山的公路。如今,我就这样循路来了。为那段远去的过往,我还专门写了一首诗《沿着父亲开挖的公路到佤山去》:从滇西南的沧桑记忆开始/向西、向西,沿着祖先的脊梁走下去/向西、向西,沿着祖先的歌声唱下去/数十年,我在先辈的诗经里吟诵着/暖和的乡音,在一粒米的光芒里/我搭上了开往佤山的班车/沿着父亲在年就挖通的公路/到佤山去,在一个个阴雨如晦的晨昏/记录下山山岭岭的诗韵/在一个个微笑的表情里奔波/感激之情不必言表,我的歌声自有注解/我在一声声汽车的鸣笛中留下思念/留下一生的亲情,在一条路的延伸中/父亲日渐苍老,老了的父亲/用苍茫的眼神,看着空洞的往事/我看得出父亲的自豪/一个垂暮的老人呵/他的命理如此简单/天大地大,人生几何?
我命定般地走进佤山,在这里读书、写作,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修为,写作是一场向上向善的精神旅行。我知道,我是在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领地,也是在寻一片心灵栖居的地方,西盟佤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西盟佤山是慢节奏的,时间和空间在这里一点也不浮躁,这里的野花不经意地开,山鸟漫山遍野地唱,这里流水舒缓、阳光温柔、风雨和顺、大地包容、人民和善,是一个足以让人内心安软的地方。
漫步在树木掩映、暮霭渐落的西盟县城,身心的疲累能瞬间被融化,进而消隐。这是一座沉淀情感的小城,所有匆匆的脚步在这里都可以慢下来。且不说那些呼朋引伴往白花羊蹄甲树上归家聚集的麻雀,也不去理会江三木洛剧院前影影绰绰跳着健身广场舞的居民,单是独坐在一个亭子里,就能将生活的琐碎和无奈随着凝目青山远黛而阻隔在夜色苍茫的门扉之外,进而让疲累的身心在这里得到休憩,心灵得到回归。当我们疲于奔波的时候,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内心告诉自己慢一点,再慢一点,时间不用拿着鞭子追赶也会走过,等一等自己的灵魂,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放下心情,好好看看沿途风景。
人静心不浮,静心能豁达。在西盟佤山,不管岁月如何流逝,我都心怀感恩,在每个清晨启程,迈着追梦的脚步奔向希望的田野,并将温软的心境置于阿佤群山,然后让心灵回归,让缤纷的生命之花去芬芳这座小城。
作者
苏然/文西盟县融媒体中心/图
主播丨吴毅天
编辑
曹琦涵
监审
胡雪英
原标题:《夜听普洱·普洱故事丨心灵归处是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