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公交去旅游”这个动议,是我在公交车上突发奇想冒出来的。
(乌山公园的桃花)
先说一个小故事。
今年的元宵节,突然想去江滨公园看花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我们决定乘公交车去。从家门口上了91路公交车,到金山大桥那下车时,车上已经空了大半——多是和我们一样冲着花灯去的。兜兜转转欣赏了一个来小时,回到江滨大道上,乘29路车,只两站,就到西河,观看另一处花灯展。再回到公车站,已过了21点,等车的人可多了,正查看公交站牌,隐约发现53路似乎可到铜盘站,53路车就进了站台。忙不迭赶紧上车。挤在车的中央,只能听报站名——下一站是“西客站”!那不是出城了吗?情急之下就想下车。身边有好心的大姐说,往梅峰路去的。心下安了一些。终于看到车弯过了大儒世家,往熟悉的梅峰路驶去,心里暗笑,居然有这么绕着城边走的公交线路!回到二环路上,我们下车。看到91路车进站,就像看到了亲人到来。坐上车,心想,那造型各异的花灯、那人头攒动的公园,都已经不新奇了。我好奇的是,坐公交能坐出峰回路转的效果来,有悬念,有期待,还有惊喜,那不就是旅游了吗?
(大根路上的蓝花楹)
再说一个小故事。
大约十来年前,我们单位刚从热闹的市区搬到琴亭路上。一个中午,忘了是什么缘由,我一个人上了离单位不远的路车,丢了一块钱的车钱进售票箱,车上没什么人,一路上晃晃悠悠,晃到了鼓山下院终点站。本没登山的兴致,路上也没什么人,我只是坐在树荫下,享受着清风的和煦,阳光的温存,以及内心的安宁。之后原路返回。这样几乎是从起点到终点的一个来回,路上不怎么堵,久违的收音机广播声中,看路上行人匆匆,市井生活原本就是如此。这样耗时一个多小时,神清气爽,回到办公室,正好是上班时间,继续工作。
(鼓岭)
那时的我,所有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没来由的一次公交经历,让我至今难忘。
这么说来,我还是有“公交缘”的。
既然有了“坐着公交去旅游”的想法,那就具体实施吧。第一个目的地是现成的——常常看到往我家门口过的路车,终点站是“严复公园”。严复是福州市历史文化名人,三坊七巷内还有严复故居保存着。从不知“严复公园”的方位,就去那探探吧。
(温泉路上的羊蹄甲)
特意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心里是满满的期待。
50分钟的车程后,到了终点站,居然只剩下我们两个乘客。忐忑间,只能向公交站内的工作人员打听,方知这个公交场站就是将来的“严复公园”。哈哈,我们倒是超前了一把,在还没有开发的公园里先行打探了一番。工作人员建议我们直接乘坐那辆班车返回——因为这里只有一小片居民区,没有任何风景的啊!
第一次的公交旅游,不能算是失败吧。至少,换一种心境,离开家,专程去一个地方,这种旅游方式,可以感知不同的自己,让人的心思更沉淀、更细腻。但教训是肯定的:并不是提了一壶热茶,背上了相机,踏上了行程,就是旅游了。
(三坊七巷的流苏花)
那辆让我产生无数遐想的53路公交车,它的终点站是金鸡山公园。我的第二个旅游目的地就是它了。有纪念意义的。
金鸡山公园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据说,不久的将来,金鸡山公园与温泉公园将由一桥飞架融为一体。我越发觉得我的旅游充满了意义。不论是正在建设中的金鸡山公园,还是尚待建设的严复公园,抑或是大建设中的福州市,探索美好,期待美好、创造美好……我们的生活因此也增添出了无数的美好。
对我这样的“路痴”而言,公交旅游的最大好处就是:不管走多远,也不管是否熟悉,只要原路返回,完全不必担心是否会迷路。更何况,办一张公交卡,既经济,还环保!
大致约定了:周末,只要都有空闲,又风和日丽,那就出发吧。
(福道)
1.尽量寻找、欣赏有福州地域特色的人文景致;
2.避开公交高峰期,从容出游。
3.先从家门口的公交站点出发,单线往返;之后再选择转车线路。
有时,看到一辆极为宽敞的公交车进站,也会突然放弃既定的线路,上车再说!这种在公交车上寻找目的地的过程也是相当有趣。
路边的一朵小花,天上的一抹云彩,街头惬意的人们,都会在我的镜头里诗意地展现。观察不一样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自己,旅游的乐趣不言而喻。
(上下杭)
我已经计划好了下一个旅游线路——要去上下杭转转,体验一把原生态老福州的民居。当然,得先做足功课啦。
不知道福州市现在有多少条公交线路,但是,我相信,我的公交旅游肯定会绵延持续,越来越精彩的。
如果你也爱好“坐着公交去旅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交流旅游心得哟。
(海峡文化艺术中心)
(发表于年4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