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羊蹄 > 羊蹄用法用量 > 正文 > 正文

东京旧梦清明上河园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31 12:04:18
白癜风能医治吗 http://m.39.net/news/a_6288655.html

《清明上河图》像一部纪录影片,生动鲜活地展现了约一千年前北宋都城东京的生活情景和社会风貌。占地余亩的清明上河园,把《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给现代人一个走入画中、体会宋朝人生活的场景。我们扮作一对儿北宋年间西京洛阳来东京城游玩的夫妻,一大早就来到清明上河园游逛。

入园前,几十个宋朝士兵在门前广场敲锣打鼓、列队欢迎。紧接着,身穿官服的包公大人在侍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簇拥下,亲自来到大门口迎接游客们入园。“包公”还特意说明,为了防疫需要,他们所有人都带着口罩面纱,请大家不要介意。

走进迎宾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的站像。张择端(约年-年)原是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于东京,未考中进士,后习绘画,擅长画舟车、市桥、郭径等生活场景,宋徽宗赵佶将其召入宫廷翰林图画院。宋徽宗是一个昏庸的皇帝,却是一位技艺超群的大画家、大书法家,很爱惜有艺术才能的人才。幸亏当年张择端没考中进士,否则中国历史上可能多了一个平庸的官吏,却少了一位杰出的画家,我们今天就看不到《清明上河图》这样的传世名作了。

绕过雕像,有一个长长的浮雕影壁,上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顺着石板路走到河边,就会看到许多木船,船上桅杆高耸,这里就是东京码头。宋代造船技术高超,当年汴河上来往船只密集。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画了很多船只,有的停泊在码头边,有的正在河中央行驶。有人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人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一艘大船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帮忙拉船行进。还有一艘载货的大船已驶近大桥下面,马上就要撞上桥洞了,这时,桥上有人高声吆喝着提醒船家,大船上的船夫手忙脚乱地拉绳子。张择端将汴河上舟船云集、漕运繁忙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现代人出门坐车,当年东京人出门坐船。我们看到一艘船头站着一位穿红嫁衣披红盖头的新娘,原来东京人人迎亲也是坐船呀!不一会儿,一艘运官粮的船与另外一艘富商的船争抢水道,互不相让,吵吵嚷嚷地就要动手打起来,这时,视察漕运的包公坐着小船赶来了,命王朝马汉将闹事的船家拉开,批评教育了他们一通,及时化解了纠纷。包大人现场办公真有效率呀!

虹桥是整个园子的中心,形状恰如一轮彩虹,横卧在碧波上。《清明上河图》的中心就是一座彩虹形大石桥,许多游人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桥头大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西侧有一些摊贩,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流动小贩,有算命的道士,有游方的和尚。人流中有坐轿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这些画中的景象,都展现在了我们眼前。据统计,《清明上河图》中共有各色人物人,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人)、《红楼梦》(人)、《水浒传》(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清明上河园每日游客量超过1万人,比图画更加热闹非凡。

宋朝时东京人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从衣、食、住、行、娱说起吧。

衣——宋朝人的衣饰崇尚简洁、素雅。公服是大袖圆领袍,按照颜色和腰带区分级别。书生最常穿的是圆领襕衫,头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女装款式非常丰富,最流行的是褙子,有长有短,不系带,露出里面的抹胸。电视剧《清平乐》《知否知否》中那些漂亮的衣裙,是皇宫贵族、官宦人家的女子穿的,民间女子的衣饰比较朴素,但也很注重款式、颜色的搭配。东京城商品流通便利,各地运来的绫罗绸缎被爱美的女人们裁成各式衣裳,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用河南话说就是“真齐整,真排场,真得劲!”。宋朝女性的发型也特别讲究,京城的闺阁小姐们别出心裁地设计出许多装扮方法,有的梳高发髻,有的扎发垂肩,还流行戴一种簪花的帽子。宋代服饰馆是一个清雅的小院,院中间有一棵摇钱树,墙角有秋千架,还有宋朝人最爱玩的投壶游戏。正房里陈列各种宋朝服饰的图片,偏房里有素淡的水墨画,和美轮美奂的花树。

食——宋朝时东京人吃的非常丰富,马豫兴烧鸡、开封套四宝、三鲜莲花酥、桶子鸡、灌汤包、鲤鱼焙面、菊花火锅、羊肉炕馍、五香羊蹄、酱瓜鸡丁、五香兔肉、炒凉粉、花生糕、江米切糕……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描述的那些美食,让人看了直流口水。有一个纪录片专门介绍东京人吃什么,说基本上现代人吃的菜系东京人都吃过了,现代人没吃到的东京人也吃过了,例如有一种羊肉的做法特别美味,北宋灭亡以后失传了。现在南方的菜系都是当时东京城流行的菜,是南宋朝廷搬到杭州以后把那些菜系带去的。南方菜偏甜,是因为宋朝时糖很稀缺,富裕人家才吃得起,东京人喜欢多放糖,以显示他们的富足。相传樊楼为东京城七十二家酒楼之首,风流皇帝宋徽宗与京城名妓李师师常在此相会。清明上河园的十字街周边有很多小餐馆,我们吃的烩面,让当年的东京人看见,恐怕会嗤笑现代人吃的太简单、太粗糙吧。

住——宋朝时东京人住的条件很差,这是唯一让他们难以自豪之处。因为东京城当时有多万人口,人多地少,地皮非常金贵。北宋后期,东京城的人口密度约为1.2-1.3万人/平方公里,跟现在的北京城差不多。但那时普通民宅不过一两层,单位土地面积能承载的人口数远不比现在。于是便出现了北宋诗人杨侃描绘的:“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北宋大臣翁彦国说:“京师户口日滋,栋宇密接,略无容隙。纵得价钱,何处买地?”北宋前期,东京城的一套豪宅少说要00贯,一户普通人家的住房,叫价贯。而在当时,普通市民的月收入也就3-5贯,买房遥遥无期。到了北宋末期,京城豪宅的价格更是狂涨至数十万贯(有学者以购买力折算,合人民币万以上),别说普通百姓了,就是达官贵人也未必买得起。北宋名臣韩琦就说过,他的同僚中做京官的,大多是租房住。南宋理学宗师朱熹也说,“祖宗朝,百官都无居住,虽宰执亦是赁屋”。买房贵,租房同样也贵。欧阳修当了京官后,依然租住在一所破房子里。他还写诗自嘲:“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由于地势低洼,他的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漏水灌水,出门上街都得蹚水,可以想象有多狼狈。宋朝的首位状元杨砺,曾官至枢密副使,却租住在一个狭窄逼仄的巷子里。他去世后,宋真宗亲自登门悼念,发现车子根本进不去,只能徒步前行。俸禄颇高的大宋官员尚且如此,普通百姓的窘况就更不必说了。在东京城,几代人挤住在一所小房子里十分常见。可见自古以来,在大城市居住都很不易呀!现在清明上河园里重建了宋朝的酒楼、茶肆、当铺、客栈等建筑。最雄伟的建筑是宣德殿、宣和殿,两座殿造型一致,融为一体,远观似城楼,近看如皇宫。最高的建筑是拂云阁,高31.99米,取名“拂云”,一是明示此阁高耸,轻拂白云;二是暗含“吹拂红尘烟云,洗出清明世界”之意。

行——宋朝时东京人出远门大多做船,因为水运便利。平日里出门富人坐轿子,穷人骑驴,没有人骑马。因为宋朝时马匹价格非常昂贵,一匹好马抵得上亩地。在宋朝能骑马的都不是一般人,像宰相王安石退休后也只能骑着驴。电视剧《知否知否》中那些豪门贵族才能玩马球游戏,一般人家的子弟根本不可能。后来产马匹的北方地区被金人控制,严格禁止向北宋朝廷贩运马匹,因此马匹对于北宋越来越稀缺,仅有的一些马匹都给军队用了,民间运输拉车的是驴和牛。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画了头动物,但很少有马,还有人说他“泄露”了北宋军事物资匮乏的秘密。现在清明上河园里有一些演出的马,可以给游客骑,还有给游客骑的骆驼,以及由人力拉的轿车,算是宋朝的“劳斯莱斯”,车夫会热情招揽游客乘坐体验,车费当然不菲。

娱——宋朝时东京人的娱乐活动非常丰富。清明上河园荟集了东京城当年的街头杂耍、博彩、斗鸡、神课算命、盘鼓表演等民间游艺,还有勾栏瓦肆的杂技表演。特别要说一下宋朝的勾栏瓦肆,又称瓦舍、瓦市,是宋朝时遍布天下的市民娱乐中心。北宋末年东京城内最大的三家瓦舍中,有大大小小五十余座勾栏,以及数十个看棚,可容数千人,现代城市的剧场、体育馆,容量也不过于此吧。各瓦舍勾栏天天都有演出,滑稽戏、傀儡戏、皮影戏、说书、魔术、蹴鞠、相扑、舞旋等等,游人“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我们观看了几个杂技,一个瘦弱女子用脚顶起一口大缸,大缸里还坐着一位女游客,真是硬功夫;一个小姑娘站在倾斜的小板凳上,弯腰用嘴衔起地上的绢花,真是软功夫。江湖卖艺的小姑娘这样讨生活着实不易,游客们纷纷打赏她。观众席中有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看起来娇生惯养的模样,这两个女孩儿的命运从小就显示出了差异,以后会不会差距更大?出身真的很重要啊!

在清明上河园,喜欢清静的游客,可以去宋代科技馆、宋代名人馆、宋代犹太文化馆和张择端纪念馆逛逛,参观汴绣、官瓷、木版年画的现场制作。喜欢热闹的游客,可以去看丰富多彩的节目。可看的节目太多了,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上午先看了布偶戏,演的是一个烈性女子,她老公上山打柴被老虎吃了,她为夫报仇打死了老虎,后来她又改嫁了邻居老王。故事的解说员小哥,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蔫不唧唧的冷幽默,却特别搞笑,比岳云鹏还逗。然后,我们又看了“王员外招亲”,王员外家的小姐在绣楼上左顾右盼,挑三拣四,徘徊了好一会儿才抛下绣球,被一个山东小伙儿接住了。于是,山东小伙儿被佣人伺候着穿上新郎官的红袍,走上绣楼与王家小姐拜堂成亲了。王员外给游客们撒喜糖吃,大家一起乐呵乐呵。

中午时分,我们看了“梁山好汉劫囚车”,演的是宋江被押赴刑场的途中,晁盖、李逵、孙二娘等梁山好汉在大街上埋伏,与押解宋江的差役大打出手,最终从囚车里救出了宋江,宋江走投无路,决定跟着晁盖等人一同奔赴梁山泊去了。演员们很卖力,很投入,跑龙套的也不例外。被李逵的大板斧“砍死”的差役,躺在我脚边的地上一动不动,旁边的小孩儿好奇去戳他,他也不动,直到谢幕时才爬起来跟小孩儿互动一下。这些演员虽然演技不如电视剧《水浒传》的那些大腕儿,但是近距离观看,特别有代入感,所以这个节目赢得游客的热烈喝彩。

下午,我们又看了“包公巡案”,演的是一个小贩在街头卖自家屠宰的牛肉,被“城管”揪住要拉去见官,因为宋朝时征收牛肉税,卖牛肉不仅要交税,还可能犯法。《宋刑统》规定,盗杀牛马者为首的要杀头,自己偷宰耕牛的也要判处流放一年半。双方争执不下时,被路过的包公看见,又是包大人现场办公解决了此事。包大人整日在街头巷尾办案,真是亲民呀!除了街头小贩的俗事,还有文人墨客的雅事。宣和殿里演出的“宋廷梦乐”,唯美浪漫的宫廷乐曲和舞蹈,配合声光电的舞美背景,演绎了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美丽景象,非常契合宋朝士大夫阶层喜爱的那种典雅、闲适的格调。

还有一场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保卫战”,说的是年金兵从西水门进攻东京城,汴京守御使李纲率领将士们顽强抵御金兵,被抓为人质的百姓也拼死反抗,其中一位怀抱婴儿的女人宁死不降,抱着孩子投水身亡。最后,大宋的官兵战胜了金兵,保卫了东京城的安宁。故事讲得很动人,可是历史上北宋朝廷太不争气了,李纲为代表的主战派干将被贬黜排挤,宋钦宗任用的奸臣误国,一味退让求和。年,繁华的东京城被金兵占领了,皇室和百姓的财物被搜刮劫掠一空,最后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父子及皇族、后宫妃嫔、贵卿、朝臣等三千余人被金兵掳走,史称“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了,宋徽宗的儿子、即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随着大臣们逃到杭州(临安),开启了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赵佶、赵桓这父子俩前半生在皇宫里享尽荣华富贵,后半生在金兵手中受尽凌辱和折磨。赵佶这位艺术天赋极高的大画家,手指被烧伤后得不到医治,再也不能握起画笔。当了八年俘虏后,昔日锦衣玉食的赵佶在天寒地冻的五国城(今黑龙江)因冻饿而死。赵桓在金人的严密监视下又屈辱地活了二十二年,据说最后是被金人打马球时乱蹄踩踏而死。

我们最喜欢的节目是“岳飞枪挑小梁王”。说的是岳飞年少时去考武举人,年轻气盛的岳飞在考场上用长枪挑死了傲慢张狂的小梁王,主考官为了不得罪权高位重的小梁王家族,不顾“考场比武打死人不犯法”的规矩,下令把岳飞五花大绑起来,并要当场处死。岳飞的好兄弟们赶来救场,与官兵厮杀几个回合后,岳飞的人马占了上风,最后逼得主考官宣布岳飞无罪,并把岳飞招募进军队,让他施展一身好武艺,保家卫国抗击金兵。这场戏比看武侠电影过瘾多了!那些马术演员非常辛苦,在烈日下风沙里策马飞驰,真刀真枪的打斗场面很精彩,还有真实的炮火在眼前炸响,马蹄溅起的沙尘打在脸上,让观众如同身临其境进入宋朝的疆场,跟着岳飞一起慷慨悲歌,壮怀激烈!可惜,一代英烈岳飞最终也是死得冤屈、死得凄惨。后人都说是秦桧害死岳飞,其实,没有宋高宗赵构的默许,秦桧是不敢害岳飞的。只因岳飞心心念念要收复河山,迎回被掳走的赵佶赵桓两位先帝。收复河山赵构是愿意的,迎回两位先帝,那赵构这个皇帝怎么当?所以,决定岳飞生死的人是皇帝赵构。

一场接一场的节目,我们看得乐此不疲。不知不觉,就到了傍晚时分。凉风习习,美轮美奂的“菊美人”就要出场了。菊花在北宋时就已盛极一时,挂菊花灯、开菊花会、饮菊花酒等活动在开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开封每年在金秋时节都举办菊花节,声势不亚于洛阳的牡丹节。“菊美人”是一出霓裳舞剧,一位书生醉卧花丛,在梦中见到一群菊花仙子,与她们一起翩翩起舞。梦醒后,书生怅然若失,久久地怀念那些菊花仙子。梦里寻她千百度,菊花香颂美人妆。美人们的身、手、肩、腰、腿在菊花丛里错落辗转,绽放出令人沉醉的妩媚妖娆,带人们神游到那活色生香、花好月圆的繁华朝代。美梦醒来了,美人隐去了,丝弦状的帘幕仍在风中簌簌抖动,仿佛菊花仙子的魂魄也恋恋不舍,不肯抽身离开东京城的迷梦……

夜幕降临,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录》徐徐拉开帷幕。八首经典宋词串起了整场演出,引人跨越时空回忆一个盛世王朝。《序虞美人》(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展现一个旧王朝的衰落与宋王朝的兴起。《醉东风》(贺铸)“楼外屏山秀,凭阑新梦后”,展现东京城车水马龙的市井风情,和汴河漕运繁忙的热闹场面。《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来时,绿水人家绕”,勾画出了一个清新明朗、春意盎然的画面,意气风发的少年清明踏青,秋千上的少女打着红伞嬉笑。《齐天乐》表现了北宋鼎盛时期的国泰民安,日本武士、阿拉伯商队、波斯美女悉数登场,万国来朝,君民同乐,无比辉煌。《满江红》(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将士们策马飞奔,挥动着战旗,炮火的轰鸣和满江的红色,昭示奋勇杀敌的豪迈。《雨霖玲》(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留恋处兰舟催发”,营造出情人之间缠绵悱恻、难舍难离的凄美意境。《青玉案》(辛弃疾),展现了东京百姓在上元夜赏花灯的热闹景象,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歌声响起,翩翩起舞的白衣少年将目光投向了远处那渐暗渐熄的繁华灯火处。《尾声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一个千古天问,表现经历繁荣、浮华和战争、衰败之后,对命运的思索和对未来的期盼。最后一幕,宋代小女孩手捧小男孩最初放入水中的菊灯并将其还给了小男孩,寓意历史的传承,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演出散场,繁华落幕。五颜六色的灯光把园子里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装点得流光溢彩,似乎想让绚烂的华彩乐章永远停留在高潮。可是夜已深,风已凉,只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从清明上河园出来,打不着车,我们索性慢慢走回1公里开外大梁门附近的酒店。路过开封城的老城墙,在夜色掩映下依然高大厚重。可怜我脚伤未愈,这一天从早9点到晚9点整整瘸着走了12个小时。不过,想想脚下踩着6座古城吧,想想这城墙的地基0多年都没变吧,如此一想,我可怜的脚似乎也不那么疼痛难忍了。前面就是车水马龙的大梁门,这座年由开封社会各界捐资重建的高大城门,正建在原来的基址上,又是一次“城摞城”的壮举。祝愿巍峨的大梁门,再也不会被战火摧毁!祝愿古老的开封城,再也不会被黄沙掩埋!

放一首好听的歌,作为对东京城的告别吧!

《东京梦华录》(念白版)

作词:冉语优演唱:慕寒、HITA、泠鸢yousa后期:泠鸢yousa一支曲,歌尽饮东京酒一张琴,弹罢临安又折柳半折戏,唱别离花满袖半盏茶,故国何处说从头江山画空回首流年随水东流多少度春秋,爱恨也幽幽最繁华时最是忧愁多少度春秋,朱颜还依旧昔日梦华千古不休长夜璀璨漫天星斗一朝青史名留清月如钩千年故国神游吟风月,且把浮生浅唱金陵秋,凭风登高远望人独立,落花斜映疏窗折柳别,灞陵一曲兰陵王故国恨,卷残霜沈园泫然,叹无常飞花悲遗响,赤壁写疏狂如梦令弦断琴几张画角送斜阳,词韵太悠长少年仗剑意气满江是何人叹沧桑东京梦华千古流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yangtia.com/yfyl/97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羊蹄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